《黑神话:悟空》取材于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西游记》与泰山有着深厚的因缘。早在唐代,玄奘取经的故事便已与泰山相联系,在此后“西游”杂剧、小说中,关于孙悟空故事的素材选取,更与泰山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百回本《西游记》开篇写道:“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一日)见风,化作一个石猴。”这段充满着奇幻神异色彩的石猴出世,是妇孺熟知的《西游记》情节,而神秘的“东胜神洲傲来国”究在何方?也引发了无数读者的好奇。在诸多关于“傲来国”原型的论争中,泰山一说颇有道理。先说“东胜神洲”:佛经中有“四大部洲”之说,其一为“东胜身洲”,百回本《西游记》易“身”为“神”大有寓意。盖在天下名区之中,只有泰山所在的泰安古号“神州”。如元杂剧《双献功》中宋江言道:“泰安神州,天下英雄都在那里!”至今斗母宫附近还有明天启三年(1623)刻石,大题“神洲磊落”四字,足可印证此点。再说“傲来国”: 傲来之名虽可远溯梵经,但在中国文化语境中,以“傲来”为地名者仅东岳傲来山一地。成书于明嘉靖间的《泰山志》卷一《山水》记载:“傲来山,在岳顶西南竹林寺,石巑岏矗矗,至御帐俯视之,更奇。”又明末萧协中《泰山小史》则称此山:“嶙峋满目,颇称雄辅。”《西游记》中的“傲来国”,显然是借用了东岳傲来山之名号。此点正如柳存仁及张宏梁、彭海两先生在文章中所论:“傲来本是泰山之一峰。”(柳存仁《全真教和小说〈西游记〉》,载《和风堂文集》)“汉字千千万,为什么偏偏拈出一个‘傲’,一个‘来’,组合成‘傲来’的呢?仔细考察,这个取名是作者头脑里储存的信息——‘傲来山’、‘傲来峰’的影响。”(张宏梁、彭海《吴承恩<西游记>与泰山》,载《泰安师专学报》1986年第1期)泰山“傲来”为悟空的降生之所甚至远播日本,饭田邦光《野战二等兵物语》中便称“孙悟空出生的故乡——泰山”。三说“石猴”:在傲来山以东的山峦中,有一巨石峙立,俨若猿猴蹲坐,山民称之为“猴子石”。万历时王思任《观泰山记》云:“而猿蹲几下者,又傲来耶?”清孔贞瑄《泰山纪胜》亦云:“虎窝共雕窝绣错,石猴与石马蝉联。”清初孙宝侗《扇子崖》诗中有“何年寻猿栖,此日欲鹏运”之咏。——这天置地设的傲来猴子石,不正是小说中“石猴”的原型吗?除了名目相关,其实孙悟空与泰山猴之间还有更多的联系——早在宋代,便有泰山猿猴的记述。陶毂《清异录》卷上《兽名门》:“郭休隐居太山,畜一胡孙,谨恪不逾规矩,呼曰‘尾君子’。” 此后历代题咏屡有叙及,如元人赵文昌《题壁》“元猿啼罢月苍苍”,张蔚《赠堂头长老》“老猿嗥松阴”,张士明《游灵岩》“野猿啼町疃”;明人杨祜《登岳》“霜猿纷叫啸”,李逊学《奉和太府徐公赋灵岩二十四景排律》“猿啸洞中天”,李文芝《过清泉寺》“山猿啸石颠”,李养正《前登岱》“老猿坐树如呼侣”,孙慎行《忆登泰山作》“野魅孤猿向人笑”,谢肇淛《石棚》“饥猿午共斋”,赵勋《五大夫松》“雁尽秋空隐白猿”,萧协中《玉女山》“玄猿援树啼”;清人陈玉璂《登岱八首》“哀猿避客号”,郑挺《从宁阳归路经梅岭》“峻岭多猿猴,哀鸣无断续”,黄图珌《泰山怀古》“青猿古洞守”等等。而且泰山猿猴还与佛教深有关系,灵岩开山法定禅师故事中便有黄猴引路情节(金陈寿恺《济南府灵岩寺祖师观音菩萨托相圣迹序》)。此猴被称为“听经猿”或“投法猿”,如宋陈一向《题泰山灵岩寺》“石龟泉畔铁袈裟,上有猿衔五色花”,明李文芝《灵岩寺》“猿投知法印,轮转见灯燃”,李逊学《游灵岩寺得诗二首》其一“听经无恙岭猿啼”,陆可教《灵岩寺十六韵》“呗诵猿时听”。从宋到元,随着民间说话的传播,泰山上这位黄猴也逐渐世俗化,从一听法灵物一变为妙手神偷。在元代《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后集》卷二《精怪门·猿猴》条云:“东平路平阴县官吏被人偷盗衣物甚多,遍索无迹,……一日,有人见一猢狲长尾,醉卧平阴村下桑田内,因知是猴精也。至今犹在东平府出没。”清道光时诗人张铨有《仙猿》诗云:“泰山有仙猿,狡黠类寇贼。腾跳瑶池旁,嬉戏蟠桃侧。桃实三千年,众仙以为食。此猿偷之三,王母怒不息。缚之东海滨,化石带削刻。其形虽坚完,其性仍鬼蜮。”(清张铨《爱山堂诗存》卷八)所述“仙猿”经历,与《取经诗话》《西游记》中的悟空偷桃、锁山故事极为接近。傲来山上不仅有石猴真身,山脚还留下水帘洞府——四说“水帘洞”:泰山之“水帘洞”凡有二处,一处位于傲来山下,元人徐琰《萃美亭记》中描述:“天绅之西,有巨壑焉,一水自天胜岩落,为盘石所散,漫泻于壑之上檐,若建瓴然,水帘洞也。”另一处在斗母宫西北,北宋赵鼎臣《游山录》记云:“过大小水帘,次回马岭,遂登黄岘。”又:“过水帘,登其巅。”明人高诲《游泰山记》中记述:“水帘洞,泉自天绅岩出,飞流垂练,听之泠泠然。下有小石桥,通泉于溪。”有学者认为泰山水帘之地理风貌,与小说中的描写大圣洞府也极为相似。又小说中写到水帘洞“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这一场景与泰山洞府也有雷同之处:《泰山纪胜·扇子崖》载傲来“山阴洞极阔,容数百人,中有碾硙、几榻,可以避世。盆子曾窃踞其上,俗呼牛王洞。”五说“花果山寨”:小说中写孙悟空在花果山“安营下寨”,“逐日操演”。傲来山中确有古寨存在,明《泰山志》卷一《山川》载:“天胜寨:在岳顶西南傲来山前,可容万人,刘盆子、赤眉所聚之地,其后贼叔孙无忌亦据此。上有招军岭、张旗石、碓硙之类。”明宋焘《泰山纪事·地集》“刘盆子寨”云:“寨在岱西南,峰最陡峻处有数里,仅容一人单行,往往扳藤附葛,乃能度其险。而又有一石窟,由窟中伏俯而出,始得路径。地势平坦,乃其演武处。迄今山涧下,樵子犹有时得长剑大镞者。”“天胜”之名与孙悟空与天宫争胜颇有相通之处,或是作者借景之一。另外孙悟空自封的“齐天大圣”尊号,据红学家俞平伯先生考证,也是源出泰山。俞先生在《〈红楼梦〉的“天齐庙”》一文中考谓:“天齐即东岳。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封泰山神为天齐王。……《西游记》谓齐天大圣,殆亦从此设想。”小说第四回称齐天大圣府署下设司:“起一座齐天大圣府,内设二个司,一名安静司,一名宁神司,司俱有仙吏,左右扶持。”这一构思,亦当来自东岳天齐府之七十五司。泰山胜景傲来山、猴子石、水帘洞,构成一幅神奇的仙幻世界,《西游记》中傲来国石猴出世、水帘洞悟空称王的关目,或许正是巧借了泰山这诸多寓奇寓趣的胜迹,而加以铺设创作而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