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通用规范汉字,一级字(常用字),读作jiē,其本义为全、都、全部。
在具体语境中有很多不同的意思,如:
①两者;大家。例如:“人人皆知”、“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②一起;同时。例如:“皆以力田为业”、“皆听其言”。
③体词,相当于“们”。例如:“十人八处耿相望,二三皆作浣衣裳。”
④表示概括的范围。例如:“皆非”(全都不是)、“皆然”(都是这样)。
⑤通“偕”,表示一同;一起。例如:“皆死所愿也”、“皆得其欲”。
⑥通“节”,表示节制。例如:“今皆亡所从也。”
⑦姓。
⑧尽;全;都;代表全部;都跟得上;赶得上;到齐;副词,都;方;已经。例如:“皆大欢喜”、“皆已散矣”。
⑨与“不”连用表示没有一个不。例如:“风骨文章入群龙,世人只见皮毛同。直须先生肠肚里过,后来标致是何峰。”
⑩与“没有别的”连用为连词,含有大都被的意思。例句:“修不为矫情欲所媚,穷不为要誉于小人。事有不从己出者,必终日数省吾身,更益几善而弗为也。彼皆从举于世俗,不从己发者也。”
?跟“是”字或“连”字结合用对比较复杂的判断进行肯定或否定。例句:“谋臣皆下策”、“知之者皆曰此未难取”。
?同“介词”(和及在)同义(皆可以介词意)。例如:“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见诗经);“与大人等列、共饮汤饭间也”(记王忠肃公翱事)。
?同“兼词”(其)同义(都当作)。例如:“敢不皆以(其)事(之)王乎?”(见孟子·梁惠王下)。
?同“嘉”字同义(都当作好)。例如:“吾君盖果知之矣,皆成善矣。”(见左传)。
?与“自”字结合用对别人称自己或自己一方人和自己说话用(都、还)。例如:“己之先觉者而亦既醒乎?则凡己之两间莫不先觉而醒且熟睡于时者又皆梦也。”(见庄子·齐物论)
?与“已”字结合用表时间时意思是已经。例句:“冬至后五日三日又七日,而商老成名从南丰万里周道来省其父与叔也,于是吴回载之即亲串位下云:‘始上午父子四人以农自供。’至是已后有子三人,年并及笄。”(见太平广记·吴回)
?古代的车战法之一,即两车从两侧或背后并驰相对叫“夹攻”;一方败北叫“偏师皆走”。例句:“败诸彭城,是后夹攻项梁者,楚兵也;其兵非诸将之所能及也。独鲁下相里氏执项伯欲杀之,项伯曰:‘汉阴结我,使项庄杀楚王。’不然,我亦欲杀之!’与之约:‘明日食时,夹攻汉军。’鲁诸将乃与项伯各以兵五千人并力夹攻汉军;汉军大败走,项伯亦收其兵归楚。”(见史记·项羽本纪)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之一:左师三行、右师三行、前师四行、中军二行、右军少行、左军少行、曰中少、曰大少、曰旁当一者皆百六十步卒。(见左传·哀公十七年)
?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之一:凡车二千五百二十五乘者五百里为方行者三十乘为一队凡队百人五十人为一列十人为伍凡十乘一乘四人车二马拉甲士三人矛楯各量魏制云矛楯当车骑为矢车者前行
字背后的深意:探索汉字的博大精深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一个汉字都有着其独特的含义和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个字——“皆”,它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深意呢?
“皆”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汉字,它有两个读音:jiē和jié。当我们读作“jiē”时,“皆”表示“全”、“都”的意思。比如我们常说的“人人皆知”、“无一不皆”,都是这个读音的例子。它强调的是范围或程度上的全体,无一例外。
而当我们读作“jié”时,“皆”则表示“都”、“全部”的意思,通常用来强调动作或状态的完成。例如在成语“一概而论”中,“皆”就表示“都”、“全部”的含义,强调对所有事物或情况不加区分地一并对待。
“皆”字虽然简单,但在汉字中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在表达上具有丰富的含义,而且也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皆”字我们可以看到,汉字的构造和使用充满了智慧和哲学,它承载了古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同时也传递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皆”字也让我们思考到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字则是语言的载体。每一个汉字,都代表着一种文化的积淀和传承。我们在使用汉字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理解和吸收这些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让我们通过学习和传承汉字文化,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我们一起从“皆”字开始,探索汉字的博大精深,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本民族文化的精髓。通过研究汉字的构造和使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智慧和思维方式,从而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同时,“皆”字也启示我们,在面对各种信息和文化时,要保持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我们应该尊重各种文化的差异,倡导文化的多样性,从而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繁荣。
“皆”字虽然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含义和深意。通过研究和传承汉字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为我们的精神世界注入更多的力量和智慧。让我们一起继续探索汉字的博大精深,共同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